淨零碳排為現今世界一定要完成的目標,發展綠氫成為各國的趨勢,綠氫主要由
再生能源的電解水產生。未來產綠氫技術難點在如何達到高電流產氫及降低催化
劑的高成本,目前技術報導僅以達到10-500 (mA cm2)居多,且多使用貴金屬粉
體催化劑。我們開發的酸性氧化還原輔助沉積法,在水溶液與室溫條件下,僅需
要15分鐘的時間即可合成出低成本多元金屬氧化物薄膜,作為鹼性海水分解催化
劑。我們進一步實現"捲送製程 (roll-to-roll)",可以快速地在電極(包含氣體擴散
層)上大量沉積該催化劑,達到大量製造催化劑低成本的優點。這些薄膜催化劑具
有優異的附著力,可以克服高電流鹼性海水分解下催化劑因大量氣泡產生而剝落
的難題。且我們的催化劑具有優秀的抗鹼性海水腐蝕能力。長期而言,相較貴金
屬催化劑,我們的低成本催化劑對於達到淨零碳排更具有經濟效益。成本大幅降
低的情況下產出大量綠氫。在陰離子交換膜元件(anion-exchange membrane,
AEM)實測已經超過720小時的高穩定操作,且在0.4 A/cm2 的海水中穩定至少超
過 5 小時。40°C,電流密度1000 (mA cm-2)下產氫效率達到 66 %,約為 4.5 k
Wh/Nm3。另在攝氏80度則可以達到71 %,約為4.2 kWh/Nm3。此效能整體
優於歐洲商用機 (62.5% at 45°C),達到省電費的效果。目前最高電解量可達600
0 (mA cm-2)並持續穩定運作。
國立中山大學,簡稱中山[5],是一所位於臺灣高雄市鼓山區的國立大學[6],也是南臺灣主要的商學院暨海事教育機構[7][8][9]。該校以海、商、理工學科及研究中心群著稱[註 1],為臺綜大系統、EUTW、PACIBER成員,擁有AACSB、CFA協會大學合作夥伴學校認證[10][11]。該校本部位處西子灣並鄰近壽山國家自然公園,享有豐富生態,另於東沙群島、斯里蘭卡、波羅的海國家[12]設有科研中心與研究站。
技術成熟度:實驗室階段
展示目的:研發成果展示
流通方式:自行洽談
敬請期待!